欢迎光临财经时讯【河北工人报金融周刊·燕赵税务网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时讯 > 文体博览 >

作赋敲词推律韵 挥毫泼墨敬贤才

发布时间:2020-04-23 22:40:06

——记书法家、诗人郭涛先生

        “身临险境,救死扶危皆勇士;面对毒魔,舍生取义是英雄。”这是70多岁的书法家、诗人郭涛先生为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所做的一副楹联,经装裱后,送到了抗疫一线医疗队员手中,大家备受鼓舞。

         “我虽然不能到抗疫一线,但我要用纸和笔、用我的作品,为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病毒鼓劲加油。”郭涛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白衣天使救死扶伤、“逆行”一线的感人事迹,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而作为书法家、诗人的郭涛先生,心绪激动,难以平静,创作了数首诗词作品,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郭涛,号燕山笨牛,清华大学书画艺术院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大赛大展中获奖。

        初次见到郭涛先生的作品时,首先惊叹于其个性的鲜明与风格的统一。他追求一种立于磅礴之气中的浑然天成,朴实之上更生繁茂,古朴苍劲、端庄大气。这是一种悠然的想象,而非刻意的探求。如临深山访仙般,可遇不可得。风格和心性上的分寸感多一点少一厘,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这其中的平衡,是很多艺术家终其一生都难以把握的,也是我们判断匠人与否的重要标准。时间是个最好的证明,淘汰拙劣,而留下能与人产生共鸣的精品。

        郭涛是个履历丰富的人,不论是从政还是从商,他都始终坚持一件事情,就是怎么练好书法,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书法,是贯穿其人生的总追求。正如其本人所言:“这辈子能做好的事情很少,为什么不把它献给最热爱的事情?学无止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穷一生之努力,只能得皮毛之一二。唯愿和志同道合师友共勉。”

        刻苦练习之余,他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军营、走进企业,热心传授书法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每年春节前送春联到基层的活动中,每到一地,大家都排着长队,等待书法家亲手书写“福”字、书写春联,“看着大家期待的神情,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么受人欢迎,参加活动的书法家都非常感动。”谈起参加活动时的情景,郭涛依然兴奋不已。

        他连续多年担任某书法大赛的评委,其中发现了很多富有天赋的学生,他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经验,并且至今乐在其中。他常说,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开始。郭涛学习书法之路,就是源于一位好的“引路人”。从幼年的被动练习,到成年的主动刻苦、笔耕不辍,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启蒙老师的基础教育牢不可破,他愿意把这份传承接力下去,并且把这项工作看成一份很伟大的事业。他说:“现在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学钢琴和舞蹈,但我还是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有人去热爱并弘扬,虽然这是一项“苦差事”,但是你收获的将是事半功倍,我这一生走来,都要感谢书法的‘恩赐’。”

        “学习书法艺术,品味优秀传统文化,会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培育定力,让你形成一种做任何事情都会锲而不舍的品行,待人宽厚,心底干净,会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郭涛说,“人生在世,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成功还是挫败,切记,有五个信念和精神不能丢失:长在心底的善良,扬在脸上的自信,融进血里的气节,锲而不舍的坚守,刻进命中的坚强。”
        “容颜易老天难改,岁月蹉跎瘦皱腮。作赋敲词推律韵,挥毫泼墨敬贤才。酸甜苦辣云烟过,愁闷悲欢眼界开。且借琼浆抒远志,但凭豪气上诗台。”这是郭涛先生今年初写的一首《新春感怀》。或许,对于他来说,毛笔就是利剑,让他甘之如饴并绝不回头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条路上,坎坷也是风景,未竟,方为永恒。
作者:刘子康

来源:河北工人报(2020年4月22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