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的武林》第一集“战·止戈为武”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12-29 16:59:02
传统武术的本质之思
——《藏着的武林》第一集“战·止戈为武”观后感
财经时讯消息(杨建营)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武术的传承发展陷入了困境,既面临着竞技困境,也面临着教育困境,更面临着舆论困境。其中,最为直接的是舆论困境,最令主管者头痛的是竞技困境,最牵系整个武术长远发展的是教育困境。舆论方面,因诸多民间拳师与现代搏击“约战”无一不败的事实,导致普通民众对传统武术的质疑、否定、嘲讽,乃至不屑一顾;竞技方面,虽几乎孤注一掷地致力于高度西化的竞技武术套路进奥运,但武术的奥运之路至今遥遥无期,甚至毫无希望;教育方面,近20年来关于“武术进校园”的研究虽然红红火火,但在具体实践方面却一直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反退,武术仍然在校园里“渐行渐远”。
在武术发展困难重重,正处于“断崖式下跌”之危险境地的关键时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摄制组历时3年行程数万公里,展开了对传统的中华武术追根溯源的寻访,这与3年之前《人民日报》针对“传统武术传播舍本逐末,华而不实、实战能力不强”问题而发出的呼吁“需要切实改进以往传统武术比赛重表演轻实战的弊端,让传统武术重整旗鼓、重焕生机”遥相呼应,是更深层次的践行之举。
其第一集“战·止戈为武”是传统武术的寻根之旅,主要追溯了传统武术的母体古典军事武艺。从军旅武艺最高端的骑射,到阵战之必备的长枪,从用于军阵杀伐的苗刀,到军营训练士兵身体素质的摔跤,为观众清晰地勾勒出了传统武术的形成脉络,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传统武术是紧紧围绕“战”的技击本质而展开的身体运动文化。
片中的被寻访者都是大名鼎鼎、可圈可点的人物。马明达虽非武术界人士,但承父辈之基业,在武术史研究方面造诣极深;周伟良是武术界首届博士,长期致力于武术史及传统武术研究,被学界称为“中华武术研究的脊梁”;张建军一直致力于古典武艺实战技艺的传承,被称为“中国古典武艺的守望者”;邱丕相是武术界首位博士生导师,一直大力倡导文明对抗是中华武术发展的主方向,被称为“中华武术的良心”。
片中马明达铿锵有力的“既得艺,必试敌”以及最准确的判断“武术之所以出现这么尴尬的局面,就是因为我们的武术明显走了一条舞蹈化的道路”、周伟良对武术从本质上的认识“为了提高技击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身体活动”以及“武术的技击和健身它是一体的”的一元论、张建军所论的“武术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及“让真正的武艺回归”的梦想、邱丕相教授力推的“可观赏性强,可比性强,客观、精彩,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跤进奥运及一直坚持的文明化对抗,都发人深省,使人沉思。此外,片中还多处发出民间习武者的声音:“中国武术的魂儿就是技击”;“武术不是体育,武术更不是自由体操,更不是唱戏和杂技”,而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制止暴力的本领”;“竞技武术套路花拳绣腿呀!他学了十几年,连个小流氓都打不过”;“练翻跟头,打仗的时候,他去打打试试看”……这些语言虽然不高大上,却非常质朴地反映了民间广大习武者的强烈心声。
真诚希望《藏着的武林》的播出能够真正触动武术界,成为中华武术改变舍本逐末、弃干留枝、买椟还珠、远离本质、丧失灵魂之现状,而冲出迷雾、走出乱象、重整旗鼓、再度出发的新起点。
作者简介:

杨建营,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武术基础理论、武术文化与教育、武术传承发展、太极类运动文化。出版学术专著《武术文化与教育研究》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科研成果奖10项,发明1项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柔一球”。多次参与中国大学生武术对抗性项目比赛工作,分别担任裁判、竞赛监督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推荐文章
- 2025-05-13再回故乡 富田坳“杜鹃山”寻梦记
- 2025-05-07墨缘书画院与清莲书画院携手举办书画艺术沙龙活动
- 2025-05-06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管乐团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 2025-04-30千年徽韵 古村南屏——品皖南黟县南屏村
- 2025-04-302025年“河北体育馆杯”青少年网球积分赛(CTJ-B600)即将开赛
- 2025-04-26揽胜江南第一名山 感受伟大母爱精神——走进皖南休宁齐云山,聆听“挑山女”的故事
- 2025-04-25石家庄市庄园小学与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小学联合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 2025-04-20云海深处有人家——走进皖南歙县坡山村
- 2025-04-15马来西亚著名华裔书法家李金财书法展,连永合、张国永、封俊飞、宋艳霞书法联展在魏县举办
- 2025-04-15河北省2025年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