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张连印与老伴儿王秀兰的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28 11:49:51
2022年的春晚,对于左云人民来说有着太多的期待。这个春晚,除了如往年一般,伴随我们守岁之外,大家都期盼着在屏幕上看到白羊儿女的骄傲——“时代楷模”张连印,张将军。
▲“时代楷模”张连印。丁美宁/摄
张将军出生于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在张家场度过了凄苦的童年、少年时代后,19岁参军到部队。在部队的40年光阴里,张将军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由一名小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2003年,张将军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眼含热泪告别军营之后,对该如何度过退休时光作了慎重的思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左云县被誉为“煤都”,小煤窑可谓是遍地开花。从左云挖出来的煤,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了极大的贡献。但大量的开采使得左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幸运的是,本世纪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政策,左云的生态建设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
2003年年底,张将军回到久别的故乡看望乡亲们。看到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将军很是欣慰。时值隆冬,朔风凛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西北风不时裹挟着沙土抽打在行人的身上。抬眼望向远处,生养了自己的张家场光梁秃破,植被很少,树木更少。此时,萦绕在张将军心头的问题——如何度过退休时光,有了答案!张将军决定,植树,用自己的双手给家乡的山梁披绿装。
从2003年到现在,张将军义务植树1.8万亩,205万株,将左云县的森林覆盖率从38.6%提高到了45.03%……他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的义举,感动了张家场人,感动了左云人,感动了全国人民。张将军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精神令人无限敬仰;张将军执着付出、顽强坚守的品质值得终身学习。2021年,张将军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邀请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就坐于最前排,这是全国14亿人敬仰的荣耀。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让我们在向“时代楷模”致敬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她身后的女人——王秀兰,王老师,把掌声与鲜花一起送给王老师。
▲张连印和老伴儿王秀兰。丁美宁/摄
每次见到王老师,她总是笑脸相迎,眉目间传递着友善,瞬间将你的拘谨驱赶得无影无踪,接着她又热情地把你让进屋里。与她攀谈,你总会觉得她是你久别重逢的亲人。
王老师出生于左云县破鲁村(当时的破鲁行署归左云县)。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百姓的生活甚是清苦,连吃饭都是问题,可王老师的父母却倾尽所有地供王老师读书。那个年代愿意出资供一个女孩子读书的父母是多么深明大义啊!
转眼间,王老师初中毕业了,读高中要到离家90里的左云县城。那个年代,交通条件那么差——在父亲的陪同下,全程步行,从破鲁走到左云城。
走在硌脚的砂石路上,脚底下的血泡一个挨着一个,同行的父亲,大口喘着粗气——她多么不忍心让老父亲因为她而受罪!王老师想过放弃,但临行时母亲让她好好读书的叮嘱响在耳畔,她深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得用知识改变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命运,她不能辜负村里乡亲们的期望。
迈出的每一步,都让王老师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她在学校发奋苦读,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一定要考上好大学,让父老乡因她而荣光。可是时事弄人,当王老师要考大学时,全国停止了高考,王老师的大学梦搁浅了。
高中毕业后,王老师回到了东胜庄,当了人民教师。
1970年,经人介绍,王老师与张将军相识了,当时的张将军已是一名优秀的军人。1967年12月3日,张将军作为北京军区学毛著、学雷锋先进个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8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张将军作为“四好连队”指导员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身处异地的两个人,靠鸿雁传书联络着情感,精神的相通突破了地域的阻隔。1971年,两人在部队简单地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他们仍旧两地分居,张将军继续当他的兵,王老师继续教她的书。
▲张连印任团参谋长时的全家合影。丁美宁/供图
不久,又一个时代大变革发生了——1977年,恢复高考。对于为了读书而吃过那么多苦的王老师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机会,她终于能圆她的大学梦了。此时他们的儿子张晓斌五岁,女儿张晓梅两岁。王老师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把孩子们安顿入睡之后,就开始发奋温习功课,她一道道地做着题,一个个地回忆老师讲过的公式,常常把煤油灯熬得没了油,常常鸡叫头遍才匆匆合衣而卧。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王老师踏实的学习功底,加上考前的勤奋苦练,高考成绩出来了,王老师考上了,她达到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她的大学梦要圆了。
可是金榜题名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孩子们那么小,丈夫在部队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让他来照顾孩子,肯定会影响他的前程,经过几个不眠夜的挣扎,王老师作了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继续过自己担水、自己劈柴、自己带娃的日子。她得为张将军扛住这个家,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
每每说起老伴儿的付出,张将军总是满含柔情地看向王老师,感激之情溢满双眼,王老师也只是低头含笑,深深地领会着老伴儿的爱意。这个画面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心灵相通,什么是相濡以沫……
▲张连印和老伴儿王秀兰一起蒸莜面。丁美宁/摄
张将军和王老师的生活在聚少离多中继续着。三个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终于盼得张将军提干到了副营级,家属能随军了。王老师能到张将军的身边了,能有人帮她搭把手了。可此时部队里正面临政工建设、军事训练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这都需要张将军亲自带队整改,为了不打扰将军,不给将军添乱,王老师选择了继续留在农村。她用她的付出为张将军的军功章又添了一抹金辉。
直到张将军提干到了副团级,一家五口才得以团聚。终于,王老师能得到将军的帮助啦,能帮她带带孩子、担一担水啦!
有一次,小女儿从睡梦中惊醒,为了安抚女儿,让她继续入睡,将军就去轻拍孩子的背。这不拍还好,一拍被女儿发现不是妈妈,反而哭了起来,于是将军就扭过脸去,不让孩子看他的脸,将军用他的爱抚慰着女儿,终于让她沉沉地入睡了。
将军愧疚地说:“秀兰啊,我欠你们娘几个的太多了……”
“你知道就好,一手难捂两耳,幸好咱们现在团聚了,孩子会接受你的,会好起来的!”
王老师的包容与宽厚,让这个家的情总是那么浓。后来,当将军投身植树事业,缺乏资金时,儿子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大女儿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了款,小女儿拿出了自己的转业费和婆家给的置办嫁妆的钱……一家人齐心协力,帮将军渡过了难关。
▲2021年8月,张连印和老伴儿王秀兰在北梁山坡上种下了500余棵沙地柏,用以纪念他们50年金婚。丁美宁/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将军到了退休的年龄。按照常理,退休生活应该是跳跳广场舞、转转山、看看水,享受享受生活,可张将军却选择了回报家乡,回左云植树造林。当张将军将自己的决定打电话告诉老伴儿的时候,王老师的回复是:“我就知道你是个闲不住的人,无论干什么我都支持你,把这里安顿一下,我就回去陪你!”
终于知道了,张将军为什么能官至省军区副师司令员,为什么能植树1.8万亩——因为支持,因为爱人的支持!这份支持让困难减半,让力量加倍!
在冷风裹挟着沙石的2004年春天,王老师和张将军在张家场村前的河滩上建起了苗圃。为了节约时间,便于看管材料,王老师和张将军吃住在工棚,由于长时间野外作业加上风沙的侵袭,王老师起了满嘴的泡,脸上的皮肤没有一点点光泽,但王老师没有一句怨言。
▲王秀兰正在帮张连印整理衣衫。丁美宁/摄
有一天,县领导专程来苗圃探望这两位老人,并留下来要与他们共进午餐。面对如此情景,王老师觉得自己当下的妆容真的不适宜列席,迟迟不到餐桌,可县领导坚持说:“嫂子,您今天应该就位上座的,您的付出是值得我们顶礼膜拜的!”
是啊,王老师太值得拥有这样的尊重了!
2011年6月,张将军查出了肺癌;2014年年底,他又被医院确诊为肺癌骨转移。面对病魔,王老师与张将军同样坚强。王老师没有惆怅哭泣,而是积极地与医生沟通,与张将军协商,力求制定出最好的治疗方案。王老师的坚强给张将军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他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病魔。在张将军化疗期间,王老师还学会了按摩、足疗,用自己的双手为将军进行精心的照顾,为将军减轻了病痛的折磨。病魔在两个坚强的老人面前低了头。
▲王秀兰陪张连印到医院体检。丁美宁/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王老师陪伴着张将军扛铁锹、挖树坑、战病魔……你看,在村里的广场上也能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身影,能歌善舞的王老师把张将军带入了舞池,用轻快的舞步帮他驱赶劳作的疲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首歌颂军人和军嫂的歌——《十五的月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祖国昌盛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回首将军走过的这一路,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他的工作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离不开王老师的支持与付出,真的是“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王秀兰用自学的按摩技术为张连印按摩。丁美宁/摄
让我们将最美丽的鲜花送给军功章的另一半,让我们将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军功章的另一半,让我们将最崇高的敬礼送给军功章的另一半!
▲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现场,张连印全家合影。丁美宁/摄
作者:刘松峰、贾永瑕
来源:燕赵时讯

张将军出生于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在张家场度过了凄苦的童年、少年时代后,19岁参军到部队。在部队的40年光阴里,张将军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由一名小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2003年,张将军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眼含热泪告别军营之后,对该如何度过退休时光作了慎重的思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左云县被誉为“煤都”,小煤窑可谓是遍地开花。从左云挖出来的煤,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了极大的贡献。但大量的开采使得左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幸运的是,本世纪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政策,左云的生态建设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
2003年年底,张将军回到久别的故乡看望乡亲们。看到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将军很是欣慰。时值隆冬,朔风凛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西北风不时裹挟着沙土抽打在行人的身上。抬眼望向远处,生养了自己的张家场光梁秃破,植被很少,树木更少。此时,萦绕在张将军心头的问题——如何度过退休时光,有了答案!张将军决定,植树,用自己的双手给家乡的山梁披绿装。
从2003年到现在,张将军义务植树1.8万亩,205万株,将左云县的森林覆盖率从38.6%提高到了45.03%……他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的义举,感动了张家场人,感动了左云人,感动了全国人民。张将军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精神令人无限敬仰;张将军执着付出、顽强坚守的品质值得终身学习。2021年,张将军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邀请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就坐于最前排,这是全国14亿人敬仰的荣耀。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让我们在向“时代楷模”致敬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她身后的女人——王秀兰,王老师,把掌声与鲜花一起送给王老师。

每次见到王老师,她总是笑脸相迎,眉目间传递着友善,瞬间将你的拘谨驱赶得无影无踪,接着她又热情地把你让进屋里。与她攀谈,你总会觉得她是你久别重逢的亲人。
王老师出生于左云县破鲁村(当时的破鲁行署归左云县)。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百姓的生活甚是清苦,连吃饭都是问题,可王老师的父母却倾尽所有地供王老师读书。那个年代愿意出资供一个女孩子读书的父母是多么深明大义啊!
转眼间,王老师初中毕业了,读高中要到离家90里的左云县城。那个年代,交通条件那么差——在父亲的陪同下,全程步行,从破鲁走到左云城。
走在硌脚的砂石路上,脚底下的血泡一个挨着一个,同行的父亲,大口喘着粗气——她多么不忍心让老父亲因为她而受罪!王老师想过放弃,但临行时母亲让她好好读书的叮嘱响在耳畔,她深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得用知识改变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命运,她不能辜负村里乡亲们的期望。
迈出的每一步,都让王老师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她在学校发奋苦读,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一定要考上好大学,让父老乡因她而荣光。可是时事弄人,当王老师要考大学时,全国停止了高考,王老师的大学梦搁浅了。
高中毕业后,王老师回到了东胜庄,当了人民教师。
1970年,经人介绍,王老师与张将军相识了,当时的张将军已是一名优秀的军人。1967年12月3日,张将军作为北京军区学毛著、学雷锋先进个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8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张将军作为“四好连队”指导员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身处异地的两个人,靠鸿雁传书联络着情感,精神的相通突破了地域的阻隔。1971年,两人在部队简单地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他们仍旧两地分居,张将军继续当他的兵,王老师继续教她的书。

不久,又一个时代大变革发生了——1977年,恢复高考。对于为了读书而吃过那么多苦的王老师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机会,她终于能圆她的大学梦了。此时他们的儿子张晓斌五岁,女儿张晓梅两岁。王老师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把孩子们安顿入睡之后,就开始发奋温习功课,她一道道地做着题,一个个地回忆老师讲过的公式,常常把煤油灯熬得没了油,常常鸡叫头遍才匆匆合衣而卧。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王老师踏实的学习功底,加上考前的勤奋苦练,高考成绩出来了,王老师考上了,她达到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她的大学梦要圆了。
可是金榜题名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孩子们那么小,丈夫在部队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让他来照顾孩子,肯定会影响他的前程,经过几个不眠夜的挣扎,王老师作了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继续过自己担水、自己劈柴、自己带娃的日子。她得为张将军扛住这个家,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
每每说起老伴儿的付出,张将军总是满含柔情地看向王老师,感激之情溢满双眼,王老师也只是低头含笑,深深地领会着老伴儿的爱意。这个画面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心灵相通,什么是相濡以沫……

张将军和王老师的生活在聚少离多中继续着。三个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终于盼得张将军提干到了副营级,家属能随军了。王老师能到张将军的身边了,能有人帮她搭把手了。可此时部队里正面临政工建设、军事训练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这都需要张将军亲自带队整改,为了不打扰将军,不给将军添乱,王老师选择了继续留在农村。她用她的付出为张将军的军功章又添了一抹金辉。
直到张将军提干到了副团级,一家五口才得以团聚。终于,王老师能得到将军的帮助啦,能帮她带带孩子、担一担水啦!
有一次,小女儿从睡梦中惊醒,为了安抚女儿,让她继续入睡,将军就去轻拍孩子的背。这不拍还好,一拍被女儿发现不是妈妈,反而哭了起来,于是将军就扭过脸去,不让孩子看他的脸,将军用他的爱抚慰着女儿,终于让她沉沉地入睡了。
将军愧疚地说:“秀兰啊,我欠你们娘几个的太多了……”
“你知道就好,一手难捂两耳,幸好咱们现在团聚了,孩子会接受你的,会好起来的!”
王老师的包容与宽厚,让这个家的情总是那么浓。后来,当将军投身植树事业,缺乏资金时,儿子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大女儿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了款,小女儿拿出了自己的转业费和婆家给的置办嫁妆的钱……一家人齐心协力,帮将军渡过了难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将军到了退休的年龄。按照常理,退休生活应该是跳跳广场舞、转转山、看看水,享受享受生活,可张将军却选择了回报家乡,回左云植树造林。当张将军将自己的决定打电话告诉老伴儿的时候,王老师的回复是:“我就知道你是个闲不住的人,无论干什么我都支持你,把这里安顿一下,我就回去陪你!”
终于知道了,张将军为什么能官至省军区副师司令员,为什么能植树1.8万亩——因为支持,因为爱人的支持!这份支持让困难减半,让力量加倍!
在冷风裹挟着沙石的2004年春天,王老师和张将军在张家场村前的河滩上建起了苗圃。为了节约时间,便于看管材料,王老师和张将军吃住在工棚,由于长时间野外作业加上风沙的侵袭,王老师起了满嘴的泡,脸上的皮肤没有一点点光泽,但王老师没有一句怨言。

有一天,县领导专程来苗圃探望这两位老人,并留下来要与他们共进午餐。面对如此情景,王老师觉得自己当下的妆容真的不适宜列席,迟迟不到餐桌,可县领导坚持说:“嫂子,您今天应该就位上座的,您的付出是值得我们顶礼膜拜的!”
是啊,王老师太值得拥有这样的尊重了!
2011年6月,张将军查出了肺癌;2014年年底,他又被医院确诊为肺癌骨转移。面对病魔,王老师与张将军同样坚强。王老师没有惆怅哭泣,而是积极地与医生沟通,与张将军协商,力求制定出最好的治疗方案。王老师的坚强给张将军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他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病魔。在张将军化疗期间,王老师还学会了按摩、足疗,用自己的双手为将军进行精心的照顾,为将军减轻了病痛的折磨。病魔在两个坚强的老人面前低了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王老师陪伴着张将军扛铁锹、挖树坑、战病魔……你看,在村里的广场上也能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身影,能歌善舞的王老师把张将军带入了舞池,用轻快的舞步帮他驱赶劳作的疲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首歌颂军人和军嫂的歌——《十五的月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祖国昌盛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回首将军走过的这一路,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他的工作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离不开王老师的支持与付出,真的是“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让我们将最美丽的鲜花送给军功章的另一半,让我们将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军功章的另一半,让我们将最崇高的敬礼送给军功章的另一半!

作者:刘松峰、贾永瑕
来源:燕赵时讯
推荐文章
- 2025-05-13再回故乡 富田坳“杜鹃山”寻梦记
- 2025-05-07墨缘书画院与清莲书画院携手举办书画艺术沙龙活动
- 2025-05-06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管乐团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 2025-04-30千年徽韵 古村南屏——品皖南黟县南屏村
- 2025-04-302025年“河北体育馆杯”青少年网球积分赛(CTJ-B600)即将开赛
- 2025-04-26揽胜江南第一名山 感受伟大母爱精神——走进皖南休宁齐云山,聆听“挑山女”的故事
- 2025-04-25石家庄市庄园小学与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小学联合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 2025-04-20云海深处有人家——走进皖南歙县坡山村
- 2025-04-15马来西亚著名华裔书法家李金财书法展,连永合、张国永、封俊飞、宋艳霞书法联展在魏县举办
- 2025-04-15河北省2025年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