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项目首栋单体主体封顶
发布时间:2022-06-28 15:26:05
该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科学园片区,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地上4-8层,地下2层。项目以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绿色与智慧农业研究中心、雄安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6大研究中心为主体,此外,还建有报告厅、HUB多功能活动用房、公寓、食堂及配套用房等。
绿色低碳,移步换景,建造智能和谐自然的科研基地
作为雄安新区标志性的科研基地,园区每栋建筑的建造都要求严格,除了美观坚固,一批创新技术也应用其中,暖廊+索网幕墙就是其中之一。 “索网玻璃幕墙外侧安装有根据环境需求主动调控的卷帘系统,形成一条暖廊联通整个园区,在实现冬暖夏凉、提升空间品质与改善环境健康舒适的同时,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起积极作用。”该项目副总工程师张建康表示,作为高尖端科学的创新平台,规划设计之初,就力求高科技与高情感的融合,科研与生活的融合,为科学家们在严肃的研究之余提供放松、休闲的生活环境,植入暖廊系统、运动休闲、步移景异的共享漫游体验。
“相比于传统施工工艺,装配式陶砖幕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造型美观、功能齐备、施工快捷、更具经济效益等优点。”项目科技部部长郑河舟表示,项目坚持践行绿色建造理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雄安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采用适宜的技术,提升建筑使用品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的绿色、智能、创新。在项目中形成主动适应气候、多项被动节能措施综合运用的绿色策略。
“项目通过引入BIM技术,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模拟、BIM精装下料、管线综合排布、工程量统计、4D进度管控、无人机航拍建模等,并采用塔吊防碰、吊钩可视化、视频监控、扬尘噪声自动监测、人脸识别等智能化设备,并综合应用数字建管平台,全面提升现场质量、安全、进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该项目副总工程师张俊堂介绍说。精细管理,统筹调度,打造高质高效推进的管理体系
“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项目施工任务重、工期紧,我们通过数字雄安建设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精细管理,将‘零散碎片化’信息进行遴选,整合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人员等关键数据信息,再通过平台,将项目建设重点动态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回施工现场。”中铁十二局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项目经理贾玮表示,针对项目特点,在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工期安排、队伍比选及物资保障等方面进行周密施工组织策划。建立“项目部-分项目部”两级管理机构,实行两级管理日例会制度,建立各级沟通管理体系,上下联动,畅通渠道,确保机制高效运转。
“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技能比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该项目安质部部长竹玉鑫表示,在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同时,结合实际开展“标准化施工”“平安工地”建设和预防起重机械、脚手架坍塌事故以及较大事故专项整治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将安全工作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
“对施工现场实行动态管理,对管理制度实行动态定位。”张俊堂介绍说,自标准化创优以来,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严格遵循“改进—提高—再改进—再提高”,确保了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先后多次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标准化》,汇总了综合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8个方面132项制度。
周密部署,科学防控,营造可行可靠可控的施工环境
为确保项目疫情防控做实做细,做到防疫工作无死角,编制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预案》,明确了各部门、人员的责任及遇到不同情况的处置程序、处置方法。坚持对项目驻地及施工场地进行每日消杀、人员常态化查验,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升全体人员的防控意识,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为项目施工生产保驾护航。
报道:通讯员任双欢
来源:雄安之声
推荐文章
- 2025-05-13雄安新区举办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 2025-05-112025年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雄安新区专场招聘会暨雄安新区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举办
- 2025-05-09雄安移动“四严举措”扎实开展“打猫”行动
- 2025-05-09雄安新区“体重管理年”暨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正式启动
- 2025-05-05雄安站派出所多措并举护航“五一”出行平安路
- 2025-05-01雄安新区举办同心“筑”力促发展——建筑业专场政银企对接会
- 2025-05-01中国甘薯产业发展大会将在雄安新区召开
- 2025-05-01白沟引河大桥顺利贯通
- 2025-05-01安新县“五·一劳动者之歌”联欢会成功举办
- 2025-05-012025年雄安新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会议暨劳模先优座谈会召开